姚少华山水散文作品赏析
作者: 姚少华 文章来源:姚少华 点击数: 3174 更新时间:2013/1/6 11:07:23

 

障山大峡谷纪行

 

仲春时节,驱车陪同客人到障山大峡谷景区。大障山位于绩溪城东约30公里处,属天目山山脉,海拔千米以上山峰20余座。“绩溪之山莫尊于大障”(乾隆《绩溪县志》)。大障山危崖峭壁,层峦叠嶂,怪石嶙峋,林木苍翠,云遮雾绕,气象万千。自古而今,逸闻传说不断,文人墨客翩至,美文诗词传诵,给大障山披上了神秘的面纱。更因山峰陡峭,山路崎岖,一般游客罕至,养在深闺人难识。本世纪初,政府投资开拓公路,又有乡贤在百丈岩脚下沿山势筑小道,跨小溪架山涧桥,开辟障山大峡谷景区。近年来,大峡谷声名鹊起,游客纷至沓来,寻访于障山山水之间,流连于“奇伟、瑰怪、非常之观”。

到达景区,沿山间石板路下行至山谷底,山道两旁,灌木密集,嫩绿如翠,花气袭人,鸟鸣深涧,恍惚间,自己已融进这片山水中,陶然而醉,尘嚣淡远,烦忧皆去。身入谷底,过十八水踏,上行约200余米,视线经导游指点,但见小溪南岸一岩石兀立,高约4米,状若人头,右侧面凹凸有致,恰似伟人毛泽东晚年头像。石像经亿万年日精月华的孕育,自然天成。至此,我们一行盘桓良久,顶礼膜拜,禁不住将快门按下,把心灯祭起,把心香焚起,为大自然的神奇造化唏嘘感叹,对一代伟人的崇敬之情也油然而生。

沿小道溯河而上,移步换景,两岸奇石层出不穷,令人目不暇接。巧妙的是,这些奇石景观都与伟人诗词的意境相关联,或为“嫦娥奔月”,似那“寂寞嫦娥舒广袖”;或像“神龟顶石”,意喻“烟雨莽苍苍,龟蛇锁大江”;或成“鲤鱼跳龙门”,或逼肖“犀牛戏水”。更为奇特的是,经亿万年风侵雨蚀,在“一天门”深潭旁的方形岩石上天然盘亘着龙凤图形,中间形似共和国版图图案,难道伟人当年曾在此“指点江山,激扬文字”。我们边走边吟,边赏边叹,山谷中的一石一景,都曾在伟人诗歌中吟诵,障山之谷可谓“伟人之谷”了。

一路登山渡桥,过树穿花,上行约3公里地,可见小溪南岸巨石拔地而起,此为百丈岩。“神斧何年擘巨灵,云山万仞接苍冥”。百丈岩是亿万年前中生代至新生代一次断裂形成的花岗岩体,垂直85度,高460余米,宽约180米,耸天立地,峥嵘雄壮,宛如一尊硕大的钟鼎破云而立,直擎天空,正是“惊回首,离天三尺三”。雨过天晴,岩顶佛光乍现,恰似“赤橙黄绿青蓝紫,谁持彩练当空舞”。岩面上盛产灵芝和石耳等珍贵药材,早年有身怀绝技者,自岩顶人随垂索而下,移动采撷。岩石左右,奇峰拱立,秀出天外,亦幽亦幻。本世纪初,障山大峡谷旅游公司曾将此景观以单体巨石申报世界吉尼斯记录,结果如何,不得其详,但此单体巨石的巍巍气势,实为宇内罕见,世界奇观。

静坐于巨石北岸,仰望危岩险峰,倾听流水潺潺,吮吸花草清香,沐浴山风徐徐,顿觉神清气爽,物我两忘,烦心顿释,万虑齐除。我深深地被这山、这水所迷醉,所兼容。这山的沉稳,这水的灵性,是心的寄托,魂的安附,灵与肉的皈依。圣者云“仁者乐山,智者乐水”,其实,芸芸众生也是爱山乐水的,这抑或是山水的本性,是人的本性。

小溪之水源于障山山脉,正是“泉从山骨无泥气,玉漱花汀作佩声”。水随山势而跌宕转折,变化多端,或为深潭,人称“葫芦潭”,其状如葫芦,水色如蓝,其深莫测;或成飞瀑,人称“龙门泉”,喷射不绝,如溅珠玉;或聚小池,人称“天子池”,水面平静如镜,翠如碧玉,山光倒映,游鱼可数。伸手水中,一阵清凉渗入肌肤,而从手臂传入心里的是难言的快意。手捧入口,清洌甘甜,沁人心脾,怡人心神。

   障山之山奇峻,障山之水灵秀,山与水的统一构成了绩溪历史文化的血脉。绩溪山光水色神奇秀美,历史文化源远流长。走进绩溪,倘徉于绩溪山巅水涯之间,你就融入了自然怀抱,探索了人文历史,领略了文化内蕴。

 

登源河,绩溪的母亲河

(一)

登源河,绩溪的母亲河。

登源河,古称登水,源起于逍遥长坪尖南麓,此处,山峰陡峭,海拔均在千米以上,常年云雾缭绕,人迹罕至。山中林荫蔽天,古木森森,野藤蔓蔓,流泉脉脉,水质清纯,一尘不染,正是那“山多峭壁水清流”。上游处于逍遥峡谷中,溪谷跌宕起伏,水流湍急,河床下切,基岩裸露。下中游萦回于丘陵、谷地之中,水面平缓,悠悠流银,两岸田园广布,村落密集,居民数万。登源河流经百里至临溪与扬之河汇合入歙,为新安江源头之一。

(二)

登源河,绩溪的母亲河。

登源河,最美在春日。春雨过后,水量充沛,其水落差大处,浩浩荡荡,一泻千里;山谷平缓之处,水面清澈,微风乍起,涟漪密布,时有小鱼跃出水面,飞鸟嬉水,村妇捣衣,垂柳倒映。河岸两侧,油菜金黄,杜鹃吐艳,百鸟啼啭。在蓝天、白云、青山的映衬下,绿树红花民居相映成趣,山光水色村落浑然一体,一派和谐宁静的田园风光。徜徉于登源河两岸,就有如“人行明镜中,鸟度屏风里”,随处可见那“野桃含笑竹篱短,杨柳自摇沙水清”的景致,体味那“山青花欲燃,江碧鸟逾白”的意境。这一弯翠如碧玉、缓缓流动的水更显出那份脱尽尘埃的清澈秀逸的神韵。

(三)

登源河,绩溪的母亲河。

登源河是奇特、神妙的,自古人文传说不断。登源河行至北村段,传说当年修建协济桥,缘起修桥者,化缘募资,感动上苍,黑虎相助,终成此桥。北村人程学稼曾有诗云:“为践誓言便路人,募缘拼作苦行僧;木鱼敲到无声处,猛兽居然玉汝成”。登源河行至龙川处,与龙川河交汇,大河水涨,无论多猛,从不倒灌,自古传说,两河相会,龙把河口,藏龙卧虎,此乃风水宝地。登源河行至浒里村,跨河筑有“官桥”,据传明户部尚书胡富,草履返乡,视民苦楚,亲力亲为,修成此桥。登源河行至中王桥,有“龙跃中王,桥塌一门”之说。登源河行至石榴村,东有狮山,西有象山,河道狭窄,水流激石,回旋成一个碧如蓝靛的大深潭,此乃登源河的总水口,也称“狮象把水口”,世人盛传,宋人“赖布衣”,当年踏入水口,目睹形势,大为惊奇,称“此去必有‘大地’”。因此,千百年来,登源河流域,灵气飞动,人文蔚起,世代相继。

(四)

登源河,绩溪的母亲河。

登源河是智慧的,灵动的,它养育着生灵,滋润着生命,正是那“一方水土养育着一方人”。登源河两岸英才辈出,或开风气之先,或创一番巨业,或为一代名臣,或成一代宗师,更有勤劳智慧的民众。这泓秀水的滋养,成就了汪村人汪华的侠肝义胆,汪华乱世据六州,保境爱民,治平朝帝阙,忠君爱国,煌煌功绩垂千古,赫赫英名满神州,被称为“古徽州第一伟人”。这泓秀水的滋养,成就了龙川人胡宗宪的智勇双全,胡宗宪进士及第,步入官宦,修建西湖,扩建岳坟,抗击倭寇,屡创奇勋,官至太子太保、兵部尚书加少保,一生文韬武略,名彪青史。这泓秀水的滋养,成就了湖里人胡雪岩的通达睿智,胡雪岩机灵善变,仁义为本,拓展钱庄,创立国药号,开办蚕丝厂,成为富甲天下、显赫一时的“红顶商人”。这泓秀水的滋养,成就了两岸人民的勤劳智慧,龙川胡氏宗祠技艺精湛、涵蕴深远的木雕,湖村门楼巷精美绝纶、寓意深刻的砖雕,北村祭社、湖村秋千抬阁、伏岭舞犭回,、仁里花朝会,无不折射着两岸人民的心灵手巧、智能双全。

(五)

登源河,绩溪的母亲河。

登源河水自古而今,缓慢、绵密、恒久的渗透,是对村落的浸润,是对生灵的养育,是对人心的滋养。清澈见底、清凉爽透的登源河水,是绩溪最后一脉清泉,一方静水。如今,登源河两岸项目密集,高楼林立,护卫秀水,任重道远。绩溪人惜水护水,为了登源河这泓清流,建“百里历史文化生态走廊”,保护生态,传承历史,弘扬文化;为了登源河这泓清流,退耕还林,禁止砍伐,涵养水源;为了登源河这泓清流,实施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,顺应规律,清除淤泥,禁止采砂,修筑河坝;为了登源河这泓清流,沿河修建公园,筑亲水平台,使河流更加妩媚多姿,让登源河水与人们更相亲相近,谐调默契。

登源河,绩溪的母亲河,绩溪的灵性就在这莹润澄澈、清醇甘冽、日夜奔流的河上……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拜谒灵山庵

 

灵山庵坐落在绩溪县龙川村的东面,庵堂殿宇掩映在木鱼山蓊郁苍翠的树木丛中,与国宝单位——胡氏宗祠隔河相望,是绩溪境内著名的古刹,距今已有400多年历史。

过龙川胡氏宗祠往东,踏着青石板铺就的乡间小道,跨过横跨登源河的三间岱木桥,登上石阶,迈过“山官寨”山门,便是灵山庵了。庵前古树参天,苍松老樟,树荫遮道,幽深静谧。

庵堂为庭院式结构,黄墙黛瓦,飞檐翘角。前堂为观音堂,大门两侧有对联云“大河万里源桑梓,伟人千载系昭宗”,堂前供奉的是观世音菩萨,佛像高一米有余,为滴水观音妙相,身材修长,五官清秀,慈容可亲,流露出纯真如水的姿态,不论是远望还是近观,都给人以通脱、潇洒、气质非凡的印象。佛像两旁有一对联,为乡贤程学稼先生所撰赠:“庵庙重新,姑母有灵,应谢明时活佛;春光大好,余生浴暖,兴参故地慈云”。盖上世纪四十年代,灵山庵住持尼乃程老之胞姑也。中进供奉的是释迦牟尼佛,佛像由香樟木雕刻而成,全身装金,光芒耀眼,雄健端庄,色相庄严,发髻、衣褶、坐姿皆具古代佛雕之特色。佛像容貌栩栩如生,双眼微启,面颊丰满,面露会心的笑容。两侧是释迦牟尼佛弟子阿难和迦叶。置身于优雅传神的佛像之中,引领人们进入一种情感交融的纯真境界。后进为圆通宝殿,占地400平米,殿正中供奉的是四面圣观音,佛像高6米,由金丝楠木和花梨木雕刻而成,全身溜金。净瓶观音,大度雍容,慈悲端庄,含笑低视,微笑穿越千年,抚慰着人们的心灵。大殿两侧是佛教护法神二十诸天。大殿四周充盈着恬静、安祥、柔和、温馨的气氛。扩建灵山庵建成圆通宝殿是住持传弘师傅在佛菩萨面前许下的大愿。2006年始,她征集土地,募集资金,积少成多,聚沙成塔,募资800多万元,并亲力亲为,历尽艰难,终成此殿。

灵山庵堂前有一平坦,置石桌、石墩、石护栏,供香客、游人休息。静坐石墩,观四时不同之景色,恍惚间忘世忘忧,烦心顿释,进入一片纯静空灵的世界:春日,鸟鸣四野,花映青松;夏日,树荫匝地,满耳蝉声;秋日,天高云淡,气爽风清;冬日,红梅点点,寒香沁心。站在石护栏前,近看村庄,目眺远山,映入眼帘的是:傍山近水的粉墙黛瓦;阡陌交错的乡野平畴;空灵梦幻的小桥流水;氤氲曳动的岩壑丛林……此时,沉醉于此的不仅仅是我,多少香客、游人亦曾在此良久盘桓,流连忘返。

据旧县志载,灵山庵原为宋元税务机构,明代撤销,成为抗倭名将、兵部尚书胡宗宪等少年读书、练武之场所。后因堪舆家称该地地势险峻奇崛,状如木鱼,宜佛不宜武,故明嘉靖后期辟为庵堂。因为这是一块天生的梵宇、佛门,加上龙川一朝两尚书的赫赫威名,故明清之际,灵山庵香火鼎盛,善男信女,游方僧尼,慕名而至,摩肩接踵。上世纪五十年代,在极左路线的影响下,香火断绝,环境萧然。文革期间,佛像被毁,庵堂夷为废墟。本世纪初,绩溪县旅游局、宗教局筹款修建灵山庵,再塑佛像,使其重放昔日异彩,成为远近闻名的一处佛家净土。住持释传弘名山出家、通禅、悟佛,一意虔修,爱国爱教,广结禅缘。如今灵山庵声名渐远,尤其是每逢观世音菩萨佛诞之日,更是香客云集,香火鼎盛。更因龙川旅游事业的方兴未艾,四面八方的游客慕名而至,络绎不绝。

因仰慕传弘师傅学识丰厚;向往灵山庵的清静幽雅,一有闲暇,我身必至,或陪游客浏览,或挽友人散心,更多的是独自一人登山拜谒,倾听传弘师傅充满哲理的禅机、经言,劝人为善、普渡众生的清正之音。出家人的心是宁静的,静则灵,灵则慧,与她交流,能释人生之惑,悟为人之道,就会渐感心地清净,烦忧远去,物我两忘。

 

曲折婉约扬之河

 

扬之河水源起于板桥头尚田五亩地村东之中降山北麓,上游流经扬溪源峡谷,中部环绕县城,下游至蒲川村西汇大源河,至临溪汇登源河,合入歙县练江。河流全长42公里,是县境中部的一条大河。明代周士先有诗赞扬之水:

冥鸿霄路翔,沧江复东注。

天风吹波涛,月明秋欲曙。

自古以来,扬之河沿岸有多条支流注入,水网密集,水量丰富,至上世纪初,扬之河上可放排、可行船。据史料记载,1927年,城内胡氏宗祠中进的右担梁被虫蚀,著名木工汪聚有应邀按原样换上新梁,长7米有余、数人合围的新梁就是沿扬之河水放排而下,至北门外上岸的,可见河水浩浩泱泱。当年,新安江船只也常通行至县城东门。相形之下,现今河水水量渐少,但扬之河仍以其曲折蜿蜒、明净灵动而显得隽秀婉约、清丽可人。

扬之河上游称扬溪源水,流经扬溪源峡谷段约9公里,河道蛇曲,水流湍急。扬溪源峡谷两山夹水,山势陡峭,山上林木蓊郁,流绿溢翠,奇花烂漫,珍禽走兽出没,一派原始的自然生态。扬溪源水一带清流,随山势走向而变幻莫测,妩媚多姿。流水一会儿撞石击礁,暄哗奔腾,犹如山野莽汉一般,卷扬的水波如鱼肚翻白,晶莹透亮。一会儿安卧深潭,纹丝不动,静若闺中少女,水色则泛蓝吐绿,尽染两岸青山之黛影。水在这里被演绎成一首诗。

水流出扬溪源峡谷至扬溪纳波川进入中游,右岸有众多支流注入,水量丰富,其水愈加清溜,溶溶荡荡,奔县城而来。扬之河扬溪至县城段两岸,田野肥沃,村庄星布,河上桥梁如虹,随处可见“小桥流水人家”的景致。春日,沿河两岸更是“风景这边独好”,田野间油菜金黄,蜂蝶起舞,山丛中杜鹃吐艳,百鸟啼啭,丰水期的扬之河如一条白金项链镶嵌其间,熠熠生辉。

扬之河至县城处,半环绕城区,使小城处于“枕山、环水、面屏”的环境中,呈现出“一湾绿水城前抱,百仞苍岗障后屏”的格局。近年来,政府投入巨资,建设了城区防洪工程,新建、加固防洪堤,清障整治河道,修建绿化景观园,使扬之河县城段更为水清、岸绿、河道畅通。如今,漫步于扬之河畔,东山脚下,但见双层六角亭飞檐翘角,石拱桥横卧岸旁,园林假山、景观石置于垂柳与花坵之间。碧水青山相互辉映,亭台楼阁相宜成趣。市民三三两两或漫步于石子铺成甬路的亲水平台上,或垂钓于皱碧叠纹的河面旁,或翩翩起舞于大理石铺就的广场上,或小憩于雕梁画栋的文化长廊中……夜晚,沿河霓虹闪烁,流光溢彩,山的影子、灯的影子、月的影子在水中颤颤地动。有了这泓水的环绕,山城就有了动感,有了活力。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们有了水的滋养,就有了灵气,有了梦想,有了敢立潮头,实现梦想的冲浪精神。

 
版权所有:绩溪文联网 网站备案许可证:皖ICP备13000040号
联系电话及传真:0563-8153972   0563-8153972
联系地址:龙川大道28号行政办公中心D414室 邮编: 245300 投稿邮箱:jixiwenlian@126.com 代理域名注册服务机构:北京新网数码信息技术有限公司